陈曙亭(1901——1980)是通城一位隐士型画家,书画师李苦李,篆刻学陈师曾,朝鲜诗人金沧江称其为南通才子。陈曙亭淡泊名利,是一位有着超然心态的画家,他临终前遗嘱,不开个人画展,不发表作品,遇有真喜欢他作品的人,可赠送两幅画作为纪念。
陈曙亭先生少年时进入张謇创办的南通翰墨林作学徒,翰墨林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,宾朋不绝。陈师曾先生任教南通师范,常与当地丹青高手切磋艺事。因此,陈曙亭先生的金石书画受李苦李、陈师曾两位影响最大,他一生画了大量的画,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重,间有山水、花鸟与佛像之为,亦不落凡径。喜吟咏,诗文清丽可诵,且与书画印章互为关照。
陈曙亭其人其名在现代书画史上名声并不著,然而读其笔墨,学养深厚,高简旷达,纵横涂抹,直抒胸襟,不拘小节,可以说一位真正以书画为寄的文人,传承了真正的文人写意精神。
陈曙亭先生刚毅、恢宏的性格也不无自然地流露于他的书画篆刻之中。其绘画,笔墨酣畅恣肆,格高雄强,气度过人。即便尺素小幅,亦有寻丈之势。其书法,上追汉魏,不拘于点画而重意味情趣,字里行间,朴茂简漫,古意盎然。
品味曙亭先生的书画篆刻作品,他不讲法而得至法,不在意而得真意,究其底里,其“秘诀”和“绝招”正在于忌熟求生,舍巧取拙。他作画,无论人物佛像、花卉蔬果、梅兰竹菊,其构图、造型、笔墨,皆得一个“拙”字,作书治印,用笔、运刀,也意在一个“拙”字。
这“拙”的作品,和刻意做作的“拙”有着天壤之别,它是艺术上返朴归真,是众多艺术家苦诣乞求而难以获得的“拙”,需要弃功名于外的独立人格精神,正因为如此,曙亭先生作品里那些强烈的“拙”意,值得敬慕和赞叹。
海派名家王个簃对陈曙亭的艺术一直钦佩,作画尝题款“曙亭督画”、“佩服”等语,曾说:若陈在上海,地位在其之上。王个簃先生于九十高龄之际在陈的《盆兰图》(上图)题道:“花开香堕远来风,曙亭遗墨,反复展观,钦敬万千。”
陈的题画诗,与书法绘画相融相通,见出笔墨之厚与学养之厚。如上图《兰竹》 题“幽篁斜插衬芳姿,窗影灯前信笔时。怀素张颠狂草趣,得参画里石涛奇。未知生偶涂,笨拙可哂。”
《竹》句有:“最爱青青小竹竿,胸中吐出却知难。空思钓手来江上,已觉秋声在树端。拓地晚阴风嫋嫋,倚墙疏影月团团。从来此意无人识,留待先生拄杖看。甲午嘉平写此,曾见朽道人题叚以补空,曙亭”
石主静,竹迎风,寿而秀,惬我胸,曙亭写扵桂邨客次。
又如题梅句:“种梅明月夜,岁岁到更阑。世事都成懒,心田但使安。春来时未觉,花放气犹寒。静里吟怀动,暗香绕笔端。”“山中髙士,云中白鹤,乡间倩女,偶写瓶梅庶几近之。”读之真满口沁香。
晴窗碧玉飞蝴蝶,静里香生一室春。曙亭
绿天逭暑君宜夏,石笋亭亭意更长,笔底不禁神向往。文湖州与米襄阳,曙亭并题扵太仓桂邨客次